close

因為只有聽到後半,然後又隔了段時間,有點後悔沒有錄影or錄音......
人的記憶果然很不可靠 (內容記不是很清)
......算了就當作講心得好了

=====

undefined


  文字是語言的複本,而語言是思想的複本。
  所以某程度而言,將思想用文字闡述,等於是拷貝了兩次,已經不再是原本思想所要表達的含意。
  這是為什麼古希臘哲學家(像是蘇格拉底)並沒有留下著作的原因。
  而且一旦將思想用文字記錄下來,那麼這個思想就是「死」的,因為「被記錄」下來的文字內容,它不會因應閱讀者的智識學識而改變其內容。
  它僅只是一個當下的「紀錄」,不具備將思想的概念毫無差別的、完整的傳遞給眾人的條件。
  但人的語言,可以依不同的對象,而給改變不同的陳述方式,來傳達相同的思想概念,是一個「活」的,生生不息並持續運作的一個傳承。
  不過,文字在某個條件之下,可以做為哲學思想的傳遞媒介:
  條件一:它必須要是愉悅的、歡樂的、快樂的。
  條件二:它必須要是嚴肅的。
  若能夠歡樂而嚴肅的用文字記錄思想,那文字所撰寫的書籍,就是很好的思想傳遞。
  書籍的存在,就是為了要記錄思想。
  而自文字出現到現在,一直不斷不斷的有新的書籍、新的思想不斷的被撰寫、印製、傳播。
  就是因為,思想是永無止盡的。
  每一個新的文字,就是一個新的階段,一個新的思想。
  都是歷史、記憶、文化的紀錄與延伸。
  或許,文字記錄下來的思想,在被書寫出來的當下就成為了「死」的東西。
  然而,閱讀著文字的我們是「活」的。
  我們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,反覆去咀嚼其中的內容。
  我們或許無法揣測最初被記錄下來的究竟是想要表達什麼樣的真理,但我們可以為它有千千萬萬種詮釋。
  只要有多一種新的詮釋,就會有新的思想誕生。
  不管是在文學上、歷史上、思想哲學上,將都得以永續的生生不息下去。

=====

原本演講還有講到東方經典(聖經、塔木德、可蘭經)的部分,但那個文字與語言之間的形而上概念有點複雜,還需要再好好想一下就先算了......
於是乎,因為講座的關係,非常成功的被推坑這本了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黑鶴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